5月17日,乐天使人才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专家论证会在学院301会议室举行,太原师范学院教授窦元章、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常汉平与临汾一中教师赵亚茹参会。
窦元章教授认为,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过关,需要注意聚焦长远发展预期,优化课程体系结构。当前方案对员工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与专业影响力阐述尚显宏观。建议进一步深入调研行业趋势、优秀员工发展路径及用人单位反馈,清晰界定毕业5年后员工在专业领域、职业角色、解决复杂题的能力、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具体发展预期。将此作为顶层设计核心,反向推导支撑该预期所需的核心知识、能力与素质(即毕业要求),从而系统性地梳理、重构或增删现有课程。确保课程模块设置紧密呼应并有效地支撑这些发展维度的实现,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与滞后性。这份明确的发展预期也应清晰地传达给员工,引导其进行长远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。对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,以便理清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,建议增加具有山西省地域特色的书法选修课。
常汉平副教授认为,增设早期学术研究能力培育:针对员工普遍在毕业论文与后续学术写作中存在系统性困难的问题,建议在大学二年级提前上“论文写作”类课程。强化理论素养与通识教育:书法专业决不能仅满足于技法的娴熟精进,构建广博、深厚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。厘清与优化专业核心课结构: 应严谨审视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目录,进行必要的“瘦身”与聚焦。
赵亚茹认为,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,对接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,并满足师范专业认证等评估的内在要求,要细化分解毕业要求,理顺课程支撑逻辑,使其更具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。建议采用“能力分解法”,将每条毕业要求细化为若干条可观察、可评价的具体指标点,并将其体现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。这种精细的分解是建立清晰课程-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的关键前提。